3月27日后美元指数一度出现回调,至今仍未有效站上83点关口。从基本面看,部分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引发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是造成美元指数回调的重要因素。但笔者认为美元指数及相关非美货币非商业净多单同时呈现极端状态才是美指回调的根本原因。上周英国评级遭下调,G20会议默许日元贬值等事件表明美指或已重新获得上升动力,预计5月底有望突破84。
经济不佳是诱因
金融危机后,美元指数、黄金、日元以及瑞郎因其具有避险功能而受到全球投资者青睐,而以股票及大宗商品为代表的风险资产只有在因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指回落的阶段才能出现上涨行情。2011年9月后,黄金与日元相继创出历史新高后便携手进入贬值通道,与此同时反映市场恐慌程度的标准普尔500波动率指数也逐步回落至历史较低水平,即:市场稳定性增强,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也就是说,始自今年一月底的美指反弹行情不再得益于避险需求,而是市场看好美国经济前景的结果。
3月27日以来,美国多项经济数据表现不佳:四季度GDP年率终值跌至0.4%而平减指数却为1.0%;3月ISM制造业指数结束反弹并回落至51.3;尽管3月失业率跌至7.6%,但由于就业参与度仅为63.6%,因而3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远不及预期;4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同样回落至72.3……笔者认为近期美国经济数据不佳的确是美指阶段性回调的导火索,但并非根本原因。
CFTC极端持仓是根本
2008年至今美指走势总是与其总持仓量及非商业净多单占比正相关,非商业净多单占比几乎可以被视为评估美元指数涨跌动力的最佳指标之一。数据显示,3月5日当周美指非商业净多单占比为33.29%,随后三周该指标分别上升至39.76%、62.92%和65.51%;3月5日及随后三个星期二美指分别为82.03、82.90、83.03及82.89。也就是说尽管3月19日当周及3月26日当周美指非商业净多单占比大幅攀升但美指有些涨不动了。同时,3月26日当周美指非商业净多单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另外,3月26日当周,欧元兑美元、英镑兑美元、日元兑美元、加元兑美元以及瑞郎兑美元的非商业净多单分别为-24.04%、-31.01%、-40.36%、-38.95%、-24.61%,除欧元外的上述所有非美货币非商业净多单占比均接近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五种非美货币非商业净多单同时处于这种极端水平的情况未曾发生过(2008年以来)。
由于欧元、日元、英镑、加元及瑞士法郎是美元指数的主要构成货币,因此上述两个极端情况的出现意味着美元指数的阶段性回调是一种必然。
5月底或见84
结合基本面和技术指标来看,美元短期整理过程已经结束,下一步将冲击84点关口。
基本面方面,第一,目前美国CPI为1.5%、核心CPI为1.9%,意味着近期美国通胀下行主要由原油价格回落引起,而油价下行是美国能源战略的必然结果。数据显示2010年后美国个人储蓄存款占可支配收入比例呈回落趋势,加上个人收入/支出数据保持上升态势,也就是说,在内需的支撑下原油(能源)价格回落并不足以构成美国出现通缩风险的依据。因此,年内美联储结束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不变,即美元指数升值前景不变;第二,上周G20会议默许日元贬值以及惠誉下调英国长期本外币评级等事件进一步打压了非美货币,令美元指数重获上涨动力,而欧洲央行即将降息的预期也给美指带来利好;第三,4月12日以来黄金、铜相继暴跌意味着大宗商品的十年牛市彻底结束,而作为国际商品计价单位的美元也因此获得更为强劲的长期上行能量。
技术方面,4月16日当周CFTC美指非商业净多单占比回落至49.36%,而欧系货币非商业净多单占比回升,表明美指技术超买已得到修正,预示美指本轮调整或已结束。从形态上看,年初以来美指走势与去年4-6月极为类似,若参照上一轮走势判断,美指有望于5月底前试探84。
编辑: 王娣
- ·一季度新增外汇占款1.2万亿 2013-04-24
- ·2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反弹 重回"6.23"关口 2013-04-23
- ·美国将调整GDP统计方式 经济总量或扩大3% 2013-04-23
- ·花旗报告预测塞浦路斯和希腊将退欧 2013-04-23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